“乌镇峰会”金融科技论坛:平安聚焦数字化转型助力高水平发展
11月21日,由中国平安、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联合主办的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下简称“乌镇峰会”)金融科技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本届乌镇峰会金融科技论坛聚焦“数智时代的金融科技”,邀请海内外相关领域的政府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研究机构,围绕建设金融新生态、赋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智慧治理普惠为民、金融科技服务美好未来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对话交流,为推动智能时代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贡献智慧。
中国平安董事会秘书兼品牌总监盛瑞生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的生产力,数字化已成为各行各业进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全场景数字化已渗透到金融业的方方面面,尤其在重塑信用场景、风险控制场景、金融业体验场景方面凸显新趋势新变化,为金融业拓展服务可得性、覆盖面、提升客户服务能效、助力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数字化重塑信用场景,让金融更高效、便捷。信用是金融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数字化技术将征信场景直接和人的生物特征相连,不仅便捷、高效且可获得更好的征信品质。如平安担保的微表情技术辅助进行征信判断,最快30分钟完成信评决策并放款,极大的提升信用认证效率,让更多中小企业享受到金融的便捷服务。
数字化重塑风险控制,让金融更普惠、可得。金融的专业本质是风险控制能力,通过运用数字化、区块链等技术,可以更全面地识别风险、判断风险,形成精准定价,做好风险全流程管控。如平安产险为西藏那曲比如县的牦牛打上数字化“耳标”,为承保藏系牛养殖保险提供切实可依的风险控制能力,让更多偏远牧民享受到保险保障。
数字化重塑客户体验,让客户“省心、省时、又省钱”。金融存在一定专业、技术门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金融业也能够给大家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客户消费体验。如平安寿险推出的“111极速赔”,通过智能核保、智能理赔,可实现93%的寿险保单秒级核保,闪赔平均耗时仅7.4分钟,最快的一笔赔付仅需10秒钟;核赔技术理念上基于客户保单利益为原则,坚持“主动为客户寻找理赔”的理由。
全面数字化运用,得益于行业领先、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中国平安首席科学家肖京在论坛上做了《人工智能赋能金融业务数字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主题演讲,介绍了平安的最新科技布局与应用成果。他表示,全面数字化是助力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而AI技术是实现数字化的基础。
平安持续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看、听、说、读”数字化基础技术能力取得突破。“看”方面,平安研发的车影像分析、分流定损和外观件检测准确率超95%,医疗临床多病种影像分析精度超90%;“听”方面,声纹识别1:1场景识别精度超99%,千万级黑名单场景识别精度超90%;“说、读”方面,平安的自然语言理解(NLU)语音机器人意图识别准确率超90%。平安坚持研发技术,通过“平安脑”智能引擎,深度赋能“综合金融+医疗养老”业务。在营销领域,通过数字人融合视觉、语音、语义等多种模态,适配多业务场景;在客户服务领域,实现复杂金融场景智能语音机器人规模化应用,提升服务效率;在运营领域,通过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打造数字机器人解决方案,实现运营提效;在风控领域,打造经济智脑助力多层次提升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等。
据悉,本次金融科技论坛,除中国平安的主题发言外,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文才、JBA Risk Management总经理曼西·卡拉,及深圳数据交易所、上海数据交易所等国内外政策界、学术界、企业界代表也就金融技术发展现状、世界各国金融科学技术创新应用及数据要素交易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数字化,是建设强大金融机构的强大引擎。中国平安表示,将继续秉承金融为民的初心,坚定“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持续深入推动全面数字化转型,引领业务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业务提质增效,并积极以“三省”工程为业务指引、服务坐标,不断推动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持续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携手各方迈进更美好的“数字未来”,不断为增进人民的福祉、建设金融强国作出新贡献。(王凡)
科普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受众导向”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把“受众导向”作为开展科普的一种方式。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视频生成、语音交互等AI应用近年来持续火热,在2024年已让慢慢的变多用户得到高效便捷的体验。零一万物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AI技术将重塑各行各业的生产力格局,颠覆现有的企业组织架构和规模。
26日,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在广州南沙交付启航。
了解人类大脑的进化过程或许能为AI的改进提供重要启发,同时让其更好地适应人类独特的神经结构。
今年粮食收购量预计将达到8400亿斤左右。有关监测显示,目前,各类经营主体购销活跃,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在90%左右,基本满负荷生产。
在26日结束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为我们盘点了“大国粮仓”米袋子。
在数字化时代,市场对云的需求进入到深度用云的阶段。尤其是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的提升,上云场景越来越复杂,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大量应用场景需要各专业协同去落地,共建生态是各行各业的诉求。
董泽故居始建于明代,是著名教育家董泽先生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董泽先生1925年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是云南大学首任校长。
我国首个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正式投运,在此生产的首批镥-177医用同位素同步出堆。
朱光亚院士是老一辈科学家中才识与品行双馨的杰出代表,对朱光亚院士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努力继承朱光亚院士为中国工程院奠定的优良传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
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中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从古至今,工程使技术和科学发挥生产力的功能,反映国家或组织机构的科学技术水平、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综合实力。
激光器大范围的应用于通信、医学成像与手术、消费电子等领域,它深刻改变了大众的生活。
国家统计局25日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4257.4万亩,比上年增加75.2万亩,增长1.8%;单产144.8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0.4公斤/亩,增长7.8%;产量616.4万吨,比上年增加54.6万吨,增长9.7%。
日前,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学生吴一迪及其团队的项目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一等奖和全国特等奖。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2月25日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扩充至8章60条,聚焦科普发展中的明显问题,完善体制机制,最重要的包含明确科普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方向、强化科普社会责任、促进科普活动、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强化保障措施等内容。
在中山站区的西南高地上,远远地能看到冰面上有一个绿色的半球形建筑。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员张方根:前面这里有一个淡水湖,相当于是雪水融化的,形成了一个淡水湖,常年都有。